中新網(wǎng)杭州9月10日電(林波)“課堂是實施孤獨癥學生融合教育的主陣地,想要將孤獨癥學生培養(yǎng)為自立自主與世界共生之人,構建其生存學習社交的關鍵能力,首先要解決教什么的問題。”近日,浙江師范大學兒童發(fā)展與教育學院院長、國家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執(zhí)行主任曹漱芹受訪時如是說。
孤獨癥兒童也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主要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作為星光下的引路人,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們用愛和陪伴與“星星的孩子”同頻共振,讓原本清冷又遙遠的星星,綻放出最為璀璨的光亮,他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幫助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走向社會。
2024年1月,教育部辦公廳復函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同意在浙江師范大學設立國家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走進該資源中心,仿佛踏入了一個充滿星光與溫暖的殿堂。課程教材研發(fā)室、藝術課程研發(fā)室、繪本動畫研發(fā)室、虛擬教研室、仿真全支持課堂……一系列專業(yè)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空間,讓人不禁為這里的智慧與愛心所動容。
“孤獨癥兒童的未來課堂研究是我們六大研究方向之一,聚焦‘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評’等核心內(nèi)容,旨在構建覆蓋關鍵學習領域、學段有序銜接的一體化孤獨癥課程教學體系,實現(xiàn)孤獨癥課堂教學形態(tài)創(chuàng)新?!睋?jù)曹漱芹介紹,該中心的教師團隊除了特殊教育專業(yè)外,還有心理學、計算機、認知神經(jīng)科學、醫(yī)學康復等專業(yè),是一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隊伍。
例如該資源中心的個性化工作區(qū),設置了“情緒凹室”“數(shù)字化學習區(qū)”等,引入了AR、AI情緒測評系統(tǒng)等數(shù)字化產(chǎn)品,給予孤獨癥兒童自主探究、閱讀和暫時“撤離”進行自我調(diào)整的機會。
要讓“星星的孩子”融入這片無垠的宇宙,不僅需要引路人的指引,更需要來自四面八方的溫暖力量與深切關懷。
近年來,浙江省圍繞建立“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特互補、普職融通、醫(yī)教結合”的高質(zhì)量特殊教育體系的目標,開展了系列實踐。
以寧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為例,繼2023學年設立孤獨癥實驗班后,該校在2024學年更是將孤獨癥孩子的招生范圍從義務教育階段擴大至學前教育領域。九游娛樂平臺這一舉措,無疑為那些曾經(jīng)迷茫的星星點亮了前行的道路。
“你做得真棒!”這是該校“金星班”班主任吳露露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她耐心地通過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和溫柔的言語,引導孩子們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并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
“在面對孤獨癥兒童的時候,請再多等一等?!弊鳛樘厥饨逃ぷ髡撸瑓锹堵断M蠹以诿鎸陋毎Y兒童時,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理解,用溫暖和關愛助力他們茁壯成長。
每一個孤獨癥兒童,都是夜空中那顆獨一無二的星星。他們渴望被看見,渴望被理解,更渴望在社會的關愛與指引下,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這場關于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近日,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基礎教育司指導下,“星星計劃”特殊教育公益項目啟動儀式暨孤獨癥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開班儀式在浙江師范大學杭州蕭山校區(qū)舉辦。
該計劃執(zhí)行周期為4年,每年度將投入1000萬元,將開展特殊教育教師專業(yè)培訓、設立特殊教育獎教金項目、開展人工智能在特教教學領域的應用研究、組織公募活動等。
孤獨癥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是“星星計劃”的首個培訓,也是教育部首個規(guī)模最大的面向全國的孤獨癥教育師資培訓項目。
“每個孩子的特殊需求差異很大,這是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難點?!苯眨瑏碜詮V東省中山市教育教學研究室的教研員林開儀在參加孤獨癥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時表示,作為一名特殊教育教師,他最希望看到的是“星星的孩子”們能走向社會,擁有屬于自己的人生。
林開儀的愿望,也是每一個“星光下的引路人”的心聲,更是每一個孤獨癥兒童家庭的美好期許。
浙江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舒培冬在項目啟動儀式上表示,該公益項目的啟動,標志著在孤獨癥兒童教育領域邁出了更加堅實的步伐,“這一項目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孤獨癥教育的專業(yè)水平,也為更多孤獨癥兒童提供更優(yōu)質(zhì)有效的教育服務,激發(fā)全社會對特殊教育的關注和支持,推動特殊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舉報郵箱: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