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游戲可以拉近寶寶和父母之間的距離,可以讓父母更加了解孩子一些性格方面的特征。所以家長們應非常重視親子游戲。在和寶寶游戲中,看著寶寶每一個積極的回應,你會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寶寶有生理需要,也有愛和交往的需要,需要你們的愛和關注,需要與你們交流,親子游戲可以加強親子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是親子交往的好方式。
促進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研究表明,親子游戲具有許多特殊的意義,它比寶寶在伙伴游戲或單獨游戲中學到的東西要多得多,有助于寶寶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在親子游戲過程中,寶寶和你們有不少言語交往,可以促進寶寶的語言發(fā)展。
促進社交能力的發(fā)展:經常與寶寶一起游戲、生活愉快的你們在促進寶寶的社會性發(fā)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親子游戲有利于安全依戀的形成。安全依戀與游戲中獲得的快樂體驗,有助于培養(yǎng)寶寶人際交往興趣,促進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九游娛樂平臺
兒童親子智力游戲能開發(fā)寶寶的右腦:科學發(fā)現(xiàn),人的左腦主要從事邏輯性、條理性的思維;右腦主要從事形象性思維,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是藝術和經驗學習的中樞,右腦的存儲量是左腦的100萬倍??墒乾F(xiàn)實生活中95%的人,僅僅只用了自己的左腦??茖W家指出,終其一生,大多數(shù)人只運用了大腦的3%~4%,其余的97%都蘊藏在右腦的潛意識之中。右腦的潛能如不加以開發(fā)訓練,會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喪失。人腦在3歲以前完成60%的發(fā)育,6歲以前完成90%;右腦在3歲以前即發(fā)達,左腦則從4歲開始發(fā)達。但成年期的右腦僅及3歲左右的四分之一。
培養(yǎng)良好習慣:家長要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游戲習慣,遵守游戲規(guī)則,不耍賴;玩具耍有固定的存放地方,玩完了要讓孩子自己收拾好,物歸原處;安排合理的游戲時間,不能沒完沒了地玩,更不能因為玩而影響吃飯和睡覺。
當遇到問題時,你們可能會不自覺地幫寶寶解決問題。其實游戲是寶寶學習解決問題的安全的方法,就試著讓他自己解決吧。只有當寶寶確實不能解決時再給予一些幫助,比如:當寶寶拿不到放在桌布上的積木時,可以問他“怎么辦呢?”多些耐心,你也許會和寶寶一起享受把桌布扯過來,終拿到積木的成功和喜悅。
1.模仿性游戲——例如:扮家家酒、開汽車、開火車、學醫(yī)生看病等等。當扮演醫(yī)生的兒童穿上白大褂,戴上聽診器,一本正經地給扮病人的孩子聽心臟、打針吃藥時,他們體驗了去醫(yī)院看病的全部過程,玩過這種游戲的孩子真去醫(yī)院看病時,就很少害怕或嚎陶大哭了。
2.智力游戲——例如:玩紙牌、拼板、分辨聲音等等。以紙牌為例,牌可根據需要自制,如果想培養(yǎng)孩子辨別顏色,則可在脾面涂上各種顏色,用涂色面排成行,然后和孩子一起比賽,誰能快地把同色的牌一對一對的拿出來,這種比賽的形式使孩子很有興趣。有助于訓練孩子的記憶力。
捉迷藏:媽媽躲起來,寶寶找媽媽;然后,寶寶學著媽媽把自己藏起來,媽媽找寶寶,在藏和找的過程中,體驗著尋找的神秘以及發(fā)現(xiàn)的驚奇和快樂,激發(fā)寶寶的愉快情緒和積極思考。這個游戲適合1周歲以后的寶寶。
神奇的紙盒:把家里使用過的紙巾盒留下,往里面放進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請他在拿出來之前說出名稱,或者給他指令,請他按指令拿出東西來,對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給人他否定的指令,如:請你把不能吃的東西拿出來等等。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獎勵的辦法,比如,拿對了糖果,就把糖果獎勵給寶寶吃,拿錯了,糖果就歸媽媽吃等。這個游戲適合2-4歲的孩子,由于寶寶使用觸覺和視覺來進行判斷,可以刺激右腦發(fā)展。
會滾動的箱子:讓寶寶鉆進電視箱子后緊縮身體,然后滾動箱子,孩子會樂不可支。位子避免傷著孩子,你好在每次滾動箱子之前大聲問他:準備好了么?確定準備好了再滾動。滾動的幅度可以根據孩子的適應情況而調整。這個游戲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玩,因為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平衡感,也能發(fā)展孩子的右腦功能。
扔紙球:拿一個籃子或框子,把報紙裹成一團,做成一個一個紙球,媽媽、爸爸和寶寶輪流扔紙球,每人扔十個,看誰扔進籃子的球多。這個游戲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動作,動作的控制,空間距離的判斷,這些都有利于孩子右腦的開發(fā)。